恋爱问题,是很多新生入校以后所要面临的问题。有人把大学描述成“拿着书本与老教授畅谈人生,捧着鲜花与女朋友设计未来”。那么,到了大学,一定要谈恋爱,或者一定不能谈恋爱吗?大一的新生和家长又该如何面对恋爱呢?
恋爱应顺其自然
一些新生说,在高中谈恋爱,多少有些“不合法”,老师反对,家长就更不用说了。进入大学,远离父母,又有较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,在大学谈恋爱可谓是天时、地利、人和。
在面对大学生恋爱的问题上,大致有三种观点,第一种是主张谈恋爱的,认为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;第二种观点是主张随缘的,不要去苛求;第三种观点认为,大学生不应该谈恋爱,以学业为重。
不管哪种观点,首先得要承认一个前提,大学生恋爱有其心理、生理基础。心理上,大学生由青春期的“异性疏远”走向青年期的“异性接近”;生理上,大学生的生殖系统发育趋于成熟,因而对性的体验十分敏感。因此,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谈恋爱是可以理解的,也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需求,有助于其心理成熟。家长也可以反过来想一下,当年自己在20岁的时候,可能已经结婚了。现在孩子到了这个年龄,有恋爱的需求也很正常。
相反,禁止大学生谈恋爱是不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。上世纪80年代初,全国各高校的学生守则中几乎都规定大学生不许谈恋爱。但这条规定几乎从没有被遵守过。
谈恋爱,并非就是在浪费时间,并非就是学生不认真读书的表现。有的大学生恋爱,的确影响学习,尤其碰到两个人都不想学习,都很会玩的,那就糟糕了。但是,更多的大学生比较理智。他们的恋爱对学习是有相互促进作用的。我曾遇到过一对恋人,大四那年考公务员时,相互支持,相互监督,结果两人都考上了公务员。有些男生,英语成绩不好,女同学经常督促男生学习,结果男生的英语成绩突飞猛进。这类例子不胜枚举。可以说,恋爱也是一把“双刃剑”,重在引导。
浙江大学2008年的《新生宝典》里有一句话:“喜欢一个人,就勇敢地告诉他或者她;真爱还是值得追求的。”这是该校“给大学新生的10条金玉良言”的内容之一。当然,这不是说鼓励大学生都去恋爱。我更觉得,大学生恋爱应该顺其自然。
新生要谨慎面对
大一新生入校后,学习、生活还没有完全适应。面对大量可自由支配的时间,一些新生陷入了空虚;看到一些学长、学姐们相互依偎的甜蜜身影,一些新生充满了好奇。
但是,新生的恋爱带有盲目性。毕竟,爱情是以互相爱慕为基础的,这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相互了解。因此,新生的恋爱非常脆弱。浙大的一位心理学教授总结了一句话:“九月份恋爱,十月份失恋,来也匆匆,去也匆匆。”我曾遇到一个学生,那个学生的恋情就始于新生军训,属于一见钟情型的。但也终于军训,因为几天相处下来之后发现双方性格很不合,就分手了。这类“好聚好散”的还好。有些学生的恋情是“好聚难散”,这就比较麻烦了。一些学生对恋爱发出感叹:“回忆是美好的,教训是惨痛的。”
很多过来人,不建议大一新生谈恋爱。刚入大学,都还不了解大学生活,不太认识同学,马上就开始恋爱了,基础不牢靠。倘若真有相互中意的,往往又会因为经常与恋人在一起,从而与同学的关系疏远了。不过,如果真的找到自己所喜欢的那个人,一定要学会互相关心、照顾,尽量不要伤害对方,更不要耽误学习。我们更建议新生,可以交很多异性朋友,但慎交男、女朋友。
女生的生理和心理成熟较早,并有较强的依赖性,因此,谈恋爱的比例要高于男生。女生比男生要显得天真一些。所谓“男生爱上女生会做诗,女生爱上男生会做梦”。有些女生在恋爱的时候,她想到的不是四年,她想到的是一辈子。而男生在恋爱中想到一辈子的却不多。所以,女生不要以为男生说爱你一万年,真相信就有一万年了。要注意鉴别!
家长需适当引导
随着社会的开放度越来越高,家长对孩子的恋爱态度也在发生变化。一些家长从高中时代的强烈制止变成了大学时代的默许,有些家长甚至催促孩子在大学里“定下来”。当然,也有些家长仍是持反对态度的。不过,不管家长是支持孩子谈恋爱还是反对,首先要问一下自己,我为什么要支持或者反对?
主张孩子在大学里谈恋爱的家长,可能是出于现实考虑。孩子长大了,该自己去做一些事情了。毕业工作了以后,同龄人交往的圈子小了,工作忙得可能没时间谈恋爱,现在社会上好些大龄青年择偶很困难,出现了“恐婚族”。在大学里谈恋爱,选择的机会多,可以解决后顾之忧。
反对孩子在大学里谈恋爱的家长,原因就比较多了。女生的家长往往比较担心孩子在恋爱中被人欺负。男生的家长则担心孩子谈了恋爱之后,无心发展事业。有些家长有较强的“地方保护主义”,只允许孩子找本地的对象,怕孩子找外省或外市的对象,甚至不同县的都不要。
不过,家长反对,有时也会”反对无效“。孩子会偷偷地谈恋爱,如果不小心出了事情,比如不小心怀孕了,比如失恋了等,也不敢告诉家长,这样反而带来更严重的身心伤害。家长如果真持反对意见,应该要拿出足够的理由,否则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。
所以,从上面的分析来看,家长应该要注意对孩子进行引导。